殯葬熱線中的“人生百味”——記重慶市“96000”殯葬服務熱線接線員莉莉
在重慶市“96000”殯葬服務熱線工作了9年的莉莉,每天都要面對無數(shù)情緒各異的來電。對她來說,這份工作不僅僅是接聽電話,更是體驗百般人生的窗口。作為接線員,她既要保持冷靜,不被情緒左右,又要時刻牢記接線守則,不失人文關懷。
嚴格培訓,確保服務質(zhì)量
重慶市“96000”殯葬服務熱線自2015年開通以來,作為全國第二條、西南地區(qū)首條殯葬服務熱線,其服務團隊在初期缺乏可參考的案例,如何提供優(yōu)質(zhì)服務全靠一步步摸索。
莉莉從第一天上崗就投入到嚴格的培訓中。她回憶道:“雖然平時接線我們不能太過嚴肅,但在學習規(guī)范守則時,要求我們絕對認真和專注,考試都要考好幾輪。”莉莉手里拿著一本與字典一樣厚的培訓學習手冊,這本手冊里全是“干貨”,培訓要求每位接線員對內(nèi)容爛熟于心。
每位接線員上崗前需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培訓,內(nèi)容包括工作流程、崗位守則、心理培訓、語言規(guī)范等。培訓結束后,還要通過理論考試和實操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接線員白天接受統(tǒng)一培訓后,晚上回家還要繼續(xù)消化背誦。
“那段日子堪比高考,但辛苦付出總有回報。”莉莉說。在結業(yè)大會上,領導表示,熱線要堅持“以人為本、公平公正、便捷高效、服務民生”的工作目標,莉莉一直牢記在心。
耐心疏導,化解憤怒來電
“96000”殯葬服務熱線的一大功能是受理投訴。接線員接到市民投訴電話后,會根據(jù)問題給出解決方案,反饋給相關部門,并向市民解釋相關法規(guī)政策。
對于莉莉來說,接到投訴電話時總有些緊張。幾年前,某居民小區(qū)內(nèi)違規(guī)搭建治喪場所,一位老人撥通“96000”殯葬服務熱線,第一句話就是氣勢洶洶地質(zhì)問:“這個東西可以隨便擺嗎?”莉莉耐心詢問情況,詳細記錄事發(fā)地址,并向老人講解法規(guī)政策,告知熱線功能,表示后續(xù)會移交相關部門處理,并在后期跟進。經(jīng)過10分鐘地耐心疏導,老人的情緒逐漸平復。
“后期回訪時,老人對自己那天的態(tài)度還有點不好意思,但事情順利解決了他也很高興。”莉莉說。“96000”殯葬服務熱線始終以服務民生為宗旨,致力于打造覆蓋全市的殯葬業(yè)務咨詢辦理、殯葬改革宣傳、殯葬行業(yè)監(jiān)管“三位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
溫情相助,收獲感激之聲
每個熱線來電的背后,都是一個家庭的故事。一天上午,莉莉剛戴上耳機投入工作,接到的第一個電話是一位女士的來電。對方語氣慌亂,邏輯不清,莉莉耐心引導她講述事件。
原來,來電者的家人在家中自然離世,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她顯得手足無措。“您不要急,手邊有沒有紙和筆?我說您記,按照這個步驟辦理相關手續(xù)就行。”莉莉一步步引導對方,交代注意事項,普及惠民政策,最終幫助這位女士順利處理完家人的身后事。
當天下午上班后,同事將該女士的來電轉(zhuǎn)給莉莉。起初莉莉以為對方還有疑問,沒想到電話一接通,就傳來對方感激的聲音:“妹妹,早上真的謝謝你了,沒有你我都不知道怎么辦。家里老人年齡大了,生怕他的身后事處理得不妥帖,還好有你們。”說到后面,女士的聲音有些哽咽。莉莉安撫好對方后,又迅速投入下一通電話中。
隨著“96000”殯葬服務熱線公眾普及度的提高,莉莉和她的同事們每人每天要接聽近300個熱線來電,在熱線中探索更多“人生百味”,守護市民群眾生命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