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路线一|亚洲色欧美在线影院|91精品尤物国产在线播放|国产草草视频在线播放

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黨建
   第05版:社會治理
   第06版:社會工作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務
   第16版:公益廣告
奔跑與捐贈之間:馬拉松“公益名額”的是與非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黨建

第05版
社會治理

第06版
社會工作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務

第16版
公益廣告

新聞內容
2025年08月2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奔跑與捐贈之間:馬拉松“公益名額”的是與非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隨著中國馬拉松賽事迎來爆發(fā)式增長,一種報名新

  通道正在各大城市逐漸擴展:有人是通過常規(guī)搖號中簽的“幸運兒”,也有人是通過捐贈獲得參賽資格的“公益跑者”。他們身份不同,但都站在同一條賽道上。區(qū)別在于,一部分人為了這張“入場券”,捐出了2000元,甚至5000元善款。

   然而,當這種方式在滿足跑者的參賽欲望又聲稱助力公益事業(yè)時,也引來了社會對于賽事公平與公信力的多重質疑。

   調查顯示,部分賽事的公益名額運作較為規(guī)范,善款流向清晰可查;而在另一些賽事中,存在募捐行為不規(guī)范、票據(jù)開具不清晰等情況,其操作的合規(guī)性也有待進一步考量。

  從“中簽難”到公益新通道

   中國馬拉松賽事發(fā)展已進入快車道。北京、上海、廈門、成都等大賽動輒吸引數(shù)萬跑者報名,但中簽率長期維持在10%左右,普通跑者想通過搖號中簽幾乎需要“拼運氣”。

   公益名額的出現(xiàn),為部分跑者提供了“第二賽道”。以2024年深圳馬拉松為例,賽事組委會聯(lián)合深圳市慈善會開設500個公益名額,每個名額需捐款2000元,善款流入深圳市慈善會“美好生活發(fā)展基金”,用于支持欠發(fā)達地區(qū)體育與公益事業(yè)。

   上線不到半小時,這些名額便被一搶而空。

   設立公益名額的初衷,在于讓跑步者在實現(xiàn)參賽夢想的同時也能支持社會公益。然而,公益名額在解決“中簽難”問題的同時,也帶來三大質疑:第一,是否擠占普通名額?是否“給錢就能繞過搖號,直接參賽”?第二,是否違背體育公平精神?因公益名額本質上是“捐款即入場”,是否與馬拉松倡導的“全民平等、競技公平”理念相一致?第三,善款流向是否透明?高額捐贈是否真的進入公益項目?是否存在被賽事成本消耗的風險?這是跑者們最關心的問題。

   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得到“公益名額”跑者的動機較為復雜。

   一部分人確實希望借跑步支持公益,但更多人承認,捐贈只是“附帶值”,真正的驅動力是參賽資格?!拔一?000塊參賽,但錢具體幫到誰、做了什么項目,其實我并不知道?!睆B門馬拉松跑者黃海濱直言。

   對此,一些賽事嘗試通過郵件推送、項目回訪、邀請跑者參與落地活動等方式,讓跑者“看見公益”。但總體而言,“花錢跑步”仍是大多數(shù)公益名額跑者的真實心態(tài)。

   中國馬拉松大滿貫是由中國田徑協(xié)會創(chuàng)建并主辦的中國最高等級的馬拉松系列賽事之一。中國田徑協(xié)會賽事救護部志愿者王鳴一(化名)表示,在現(xiàn)有模式下,大多數(shù)跑者捐贈動機是為了參賽。但即便如此,資金確實進入了公益項目?!俺跣幕蛟S不純粹,但結果是有益的?!?br>
   國內某大型公益機構從業(yè)者鄧拓表示,公益名額的溢價本質是對捐贈人的一種回饋,與捐贈后獲得衍生品回饋邏輯一致,只是馬拉松名額更稀缺。如果名額公開透明且單獨劃撥,未占用普通抽簽名額,不應被視為“特權”。

   鄧拓認為,部分參與者可能為“保名額”而不是出于公益目的參與,但這也引起了他們對公益的關注,不應因動機多元否定其價值?!爸灰瓶顚嶋H用于公益,形式創(chuàng)新值得包容?!?br>
  “公益名額”有待規(guī)范

   深圳的操作方式被不少業(yè)內人士視為“較為規(guī)范”,即捐款直接進入慈善會專項基金,賽事成本由組委會承擔。但在其他地區(qū),公眾對不同的操作方式仍褒貶不一。

   2024年,貝殼北京馬拉松向未中簽的報名者開放申請,2000元/人,報名費將全額捐至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并于賽后面向社會公布公益款項流向。

   然而在無錫,運作透明度還有待提升。

   2025年,無錫馬拉松慈善跑設立了1500個公益名額,每個名額收費1600元,其中200元為賽事報名費,1400元標注為“公益捐贈費”。然而,收款方卻是賽事運營企業(yè)無錫匯跑體育有限公司,但該企業(yè)并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

   另有跑者曬出了個人繳款后印有江蘇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捐贈票據(jù),票據(jù)中捐贈項目名稱為“點亮星空點燃希望”,標注為“非公開募捐”,屬于公益事業(yè)的捐贈票據(jù)。

   雖然捐贈票據(jù)標明為“非公開募捐”字樣,但在鄧拓看來,馬拉松賽事“公益名額”是向非特定的社會公眾募集,這自然包含參賽者(跑者),應當屬于公開募捐范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由該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合作方不得以任何形式自行開展公開募捐。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應當對合作方進行評估,依法簽訂書面協(xié)議,在募捐方案中載明合作方的相關信息,并對合作方的相關行為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

   無錫匯跑體育有限公司顯然不屬于慈善組織,無法進行公開募捐。記者在“慈善中國”平臺檢索,并未查詢到無錫馬拉松相關的公開募捐備案。

   這意味著,“公益捐贈費”的合法性缺乏依據(jù)。

  公益營銷還是公開募捐?

   在專家看來,馬拉松公益名額有兩種典型模式:由慈善組織直接面向公眾募款,跑者的捐贈直接進入慈善賬戶,票據(jù)開具給個人;公益營銷則由賽事運營方設立公益名額,跑者支付費用給企業(yè),企業(yè)再統(tǒng)一捐贈給慈善組織,票據(jù)開具給企業(yè)。

   有基金會從業(yè)者提出,“馬拉松公益名額向社會公眾招募,這一行為屬于公開募捐范疇。若企業(yè)在收款環(huán)節(jié)成為募捐主體,便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的相關規(guī)定?!?br>
   顯然,無錫馬拉松在操作中讓企業(yè)直接收取捐贈款,不符合相關規(guī)定。換言之,在一條賽道上存在著制度灰色地帶:公益營銷與公開募捐被人為混合,而缺乏監(jiān)管與透明披露。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三十七條明確規(guī)定,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開展演出、比賽、銷售、拍賣等經(jīng)營性活動,承諾將全部或者部分所得用于慈善目的的,應當在舉辦活動前與慈善組織或者其他接受捐贈的人簽訂捐贈協(xié)議,活動結束后按照捐贈協(xié)議履行捐贈義務,并將捐贈情況向社會公開。

   簡言之,賽事運營企業(yè)須于馬拉松舉辦前與慈善組織簽訂書面捐贈協(xié)議,明確公益跑名額收入的捐贈比例(如全額捐贈)、慈善資金用途及信息公示要求等事項。

   鄧拓表示,企業(yè)不具備公開募捐資格,若直接收取“捐贈款”可能涉嫌違規(guī),但與慈善組織簽訂框架協(xié)議、明確捐贈意向后,可視為“善意營銷”,類似“每售一件產(chǎn)品捐贈一元”模式。“合規(guī)操作應為賽事方與慈善組織統(tǒng)一對接,善款需公開透明并接受監(jiān)管?!?br>
   當前,公益名額也成為企業(yè)贊助的新窗口。部分品牌通過支持公益項目塑造社會責任形象,但也有聲音擔心,若企業(yè)只把公益名額作為營銷噱頭,而缺乏后續(xù)跟進與透明披露,容易引發(fā)公眾質疑。

   “未來體育營銷一定會更多結合公益,但前提是公益必須落到實處?!睆B門馬拉松贊助商代表黃海斌建議。

  公益跑的差距與啟示

   在國際馬拉松賽事中,公益名額早已成熟運作。如,倫敦馬拉松要求跑者不僅自己捐款,還需發(fā)動親友籌集善款,金額往往達到數(shù)千英鎊。紐約、波士頓等賽事同樣強調“跑步籌款”,跑者既是參賽者,也是公益籌款人。

   相比之下,中國的馬拉松公益名額只停留在“買票式捐贈”階段,跑者與公益項目的聯(lián)系較為松散。

   王鳴一建議,可以逐步引入“跑步籌款”模式,鼓勵跑者設定個人籌款目標,邀請朋友、同事共同參與,從而提升公益資金規(guī)模,也讓跑者真正成為公益行動的一部分。

   8月20日,2025衡水湖馬拉松賽設立的100個“公益名額”公布,每個名額捐贈1000元。記者致電該賽事組委會獲知“公益名額”報名及繳費均已完成,與其合作的公益機構北京市企業(yè)家環(huán)?;饡⊿EE基金會)表示,將向捐贈者積極反饋捐贈信息。

   “馬拉松作為戶外賽事的公益價值,能連接生活場景與公益,吸引關注生活的人群,是公益?zhèn)鞑サ挠行Т翱??!编囃乇硎?,支持公益與優(yōu)質生活方式結合,公益名額若合法合規(guī),可成為“優(yōu)質的參與商品”,也能通過賽事讓更多人了解公益。

   有業(yè)內人士指出,跑一場馬拉松不僅是幾小時的奔跑,更是一次看得見的公益行動。當善款流向清晰透明、制度邊界劃分明確、跑者真正成為公益參與者,這條賽道才能同時通向終點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