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氣晴朗的夜晚,棲鳳一小的數學教師梁隆峰有時會騎上電動車回學校。他打開天文教室,搬出一臺Omni127望遠鏡,尋找夜空里的目標。 他喜歡看土星環(huán)、木星的條紋、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和月海。不過,當這名天文社團的指導教師遇到難題時,還是得遠程請教他的師傅、天文社團的創(chuàng)辦者俞利平。 俞利平是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四小的科學教師。2018年4月,浙江寧波的扶貧干部、專技人才等50多人來到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這是寧波首次派出如此大規(guī)模的扶貧隊伍,其中唯一一名女性就是俞利平。 尷尬的處境 剛到安龍縣棲鳳一小,俞利平覺得自己好像來錯了。 她有十幾年的科學課授課經驗,從2009年起開始帶天文社團,她希望用豐富的科學課授課經驗幫到貴州的孩子??墒怯崂襟@訝地發(fā)現(xiàn):棲鳳一小,沒有科學課。 實際上,整個安龍縣的小學都沒有科學課。安龍縣山地面積占全縣的三分之二,當時還是一個貧困縣。 校領導也很驚訝,他們不明白為什么要派來一名科學教師。當時棲鳳一小才成立兩年,就硬件設施來說,是縣里最好的小學,但是師資急缺。學生們平時主要上語文、數學課,音樂、美術、體育課倒是也有,但由主科教師兼顧??茖W課,從來沒開過。 好在俞利平以前教過數學,她重拾舊業(yè),帶數學教師備課。 但她不甘心。俞利平還是希望教科學,科學課上不僅教知識,也能啟發(fā)孩子們的思維,但又苦于沒有實驗儀器、實驗室。她冒出一個新想法:創(chuàng)辦天文社團。這在別的老師看來更不切實際:沒錢、沒設備,拿什么辦天文社團? 俞利平所在的寧波市慈溪四小,自2009年起開展天文科普教育。俞利平又要教科學課,又要帶天文社團,每周的課時比語數英等主科教師還多。 這些年來,俞利平出門時習慣隨身帶著兩樣東西:指星筆和雙筒望遠鏡。安龍縣光污染少,空氣質量也不錯,有得天獨厚的觀測條件。 俞利平開始籌備創(chuàng)建天文社團。她的要求不高,只希望有一間空教室,別的教師上完課,借她用一用就行。 事實上,學校也沒有多余的教室。按照建設規(guī)劃,全校招收1800名學生,每班50人,建了36間教室。全校20多個社團,除了音樂、美術有專門教室,其余社團要么在操場活動,要么共用教室。 在一間音樂教室里,俞利平迎接了第一批天文社團的孩子。孩子們坐在凳子上,看著她,沉默地聽她講。俞利平一提問,小腦袋紛紛垂下。 俞利平此前旁聽數學課時發(fā)現(xiàn),本校教師習慣“早期的教育模式”:老師講,學生聽,連上課提問都很少,老師偶爾提問,也多是自問自答。這樣的教學模式下熏陶出來的孩子,不敢回答,不敢提問。 當時,四五六年級的孩子住校,這成了開展天文觀測的獨特優(yōu)勢。周一到周四晚上,別的住校生上晚自習,天文社團的孩子可以跟著俞利平在操場上看星星、看月亮。 夜晚的操場,是天文實踐課的教室。俞利平拿著指星筆,綠色的激光刺破夜空,指出星星的位置。一顆流星劃過、看到新奇的天文現(xiàn)象,孩子們好奇的天性終于又顯現(xiàn)出來。 望遠鏡的魅力 20多個孩子,一部小小的雙筒望遠鏡根本不夠用。而且雙筒望遠鏡觀測只比肉眼觀測清晰一點,對于上天文課來說,遠遠不夠。 同到安龍縣的5個寧波干部,周末有時聚餐。大家聽俞利平說起天文社團的近況和難處,掛職組長、掛職安龍縣副縣長的蔣建峰決定,從掛職干部的辦公經費撥出1萬元,俞利平聯(lián)系相熟的儀器廠家,以成本價買到4臺望遠鏡。 俞利平記得,這批望遠鏡送到學校時,是她到棲鳳一小的第三個月。1臺大的,Omni127;3臺小的,80EQ。這下,木星的衛(wèi)星、土星環(huán)、月球環(huán)形山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梁隆峰現(xiàn)在最喜歡用那臺Omni127,視野清晰穩(wěn)定,如果用80EQ觀測,剛調整好望遠鏡,天體就跑到鏡頭外了,麻煩。 箱子剛送到辦公室時,還沒引起人注意。俞利平的辦公室在一樓,等她把望遠鏡組裝好,人們路過辦公室,都忍不住看一眼,辦公室門口總有孩子探頭探腦。 夜間觀測時,孩子們下了晚自習回宿舍,路過操場,看到望遠鏡,就開始排隊。老師們也興奮,跟著排隊看?!跋雭砜吹?,都給他看?!庇崂秸f。哪怕到了宿舍熄燈時間,她也允許排隊的孩子看完再去睡覺。 報名天文社團的孩子實在太多了,有位老師想了個辦法:“誰的成績好,誰去!” 學生的變化 跟孩子們相處久了,俞利平知道,孩子們的內向還有一層原因。很多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他們的心里話沒人說,普遍不愛說話,膽小。 寒假時,一個五年級的小男孩把雙筒望遠鏡借回家用。新學期開學后,男孩把望遠鏡還給俞利平,然后再也沒參加過天文社團的活動。單元測驗,他的成績越來越差。俞利平覺得奇怪。她找到這個孩子,要當面問問他。 男孩終于告訴她,他不小心把雙筒望遠鏡弄壞了,父母都在外面打工,他覺得自己賠不起。 當時天文社團已經添置了好幾臺新望遠鏡,雙筒望遠鏡很少有人用。俞利平這才發(fā)現(xiàn)舊望遠鏡出了點問題。她買了瓶膠水,沒費多大工夫就把望遠鏡修好了。她把修好的望遠鏡拿給這個孩子看,告訴他這不是什么大問題,不用害怕。 下雨天沒法觀測,天文社團的孩子擠到她的辦公室,操作、拆裝望遠鏡。俞利平不太在意毛手毛腳的學生們會不會把設備弄壞,“壞了就壞了”。重要的是要通過動手操作學到東西,她對記者感嘆了一句:“這里的小孩子操作能力很強的!” 俞利平還是希望能建一間專門的天文教室。校長吳秀江記得,俞利平為此找他談過兩三次。這次他終于答應了,讓一個班的學生搬到一間可容納100多人的功能教室,騰出一間普通教室。 慈溪四小的師生捐款幾萬元,又添置了4臺望遠鏡,還剩下一些錢。再加上棲鳳一小撥款6萬元,有了這間俞利平親自設計,繪有深藍色星空、仙女座大星云和大射電望遠鏡(FAST)的天文教室。 天文社團開辦幾個月,不論是校領導還是普通教師都注意到,天文社團的孩子們變化太大了。 有個孩子,數學成績原先六七十分,有時候不及格。俞利平說:“你這么差的成績,怎么學天文?”激將之下,這個孩子的數學考到了80多分。 有時領導來學校視察,走進天文教室,俞利平看到有社團的孩子路過,隨口叫?。骸澳氵^來講講?!焙⒆觽円膊磺樱瑥脑虑虻较膳笮窃?,侃侃而談。 有個孩子的話讓俞利平難忘:“自從學了天文之后,我沒那么想爸爸媽媽了。因為我在看那片天空,我知道爸爸媽媽也在看那片天空?!?/p> 給孩子們編一套教材 隨著學習深入,孩子們能問出一些“高級”的問題了。2019年,世界上首張黑洞照片拍攝成功。孩子們問個不停:“老師,黑洞的照片是怎么拍出來的?”“光都不能逃出黑洞,怎么能拍到照片呢?” 夜間觀測時,俞利平講到,仙女座大星云距離地球200多萬光年,這意味著人們此刻觀測到的是它200多萬年前的樣子。孩子們又有問題了:“那它現(xiàn)在還在不在呢?” 有個孩子還跟別的教師說:“老師,你想象一下,200多萬年前,你在哪兒啊?人類在哪兒???” 對于俞利平來說,200多萬年前的事暫時不在她的考慮之列。學校的領導和教師、一同來掛職的干部,總有人忍不住問她:現(xiàn)在天文社團建起來了,望遠鏡買來了,等你走了,怎么辦? 俞利平的支教期只有一年(后來延長為一年半),她開始認真考慮完成那個“未竟”的愿望——編寫一套適合小學生的天文教材。她帶天文社團約10年了,一直沒有合適的教材可用,總是上完這節(jié)課就開始考慮下節(jié)課的內容。過去因為工作太忙沒時間寫,如今難得課時少、有了整塊的時間,她得行動起來了。 俞利平花了一個多月搭建教材的框架,剩下的就是填充內容。她給自己規(guī)定了任務,一天編寫一課。出現(xiàn)在課本上的文字量并不大,但是查閱資料、核實內容的準確性、調整為適合小學生的操作方法,不知不覺一天就過去了。 2019年10月,俞利平離開前,交給蔣建峰一個沉甸甸的大紅塑料袋,里面是她編纂的教材底稿。蔣建峰有些意外,他知道俞利平在編寫教材,但他以為只有一本,沒想到她一口氣寫了3個年級的6本教材。 繼任者和未來 回到寧波后,又經過一年多的修訂,俞利平編寫的6冊《跟我學天文》終于完工,2020年9月,俞利平準備把1500套、9000冊教材捐贈給棲鳳一小。 那天,仍在掛職的蔣建峰陪俞利平回了一趟棲鳳一小。 回學校的車上,蔣建峰感覺到,俞利平一直在壓抑自己的情緒。這個不善言談的女教師,平時很少流露強烈的感情。在蔣建峰看來,她是個不折不扣的“女漢子”。宿舍里的蛇蟲鼠蟻,教學上的挫折,都不能讓她認輸。但那天在車上,她少見地說了很多話。 一下車,等待迎接她的孩子們沖上來擁抱她。看到這一幕,蔣建峰覺得:“俞老師就像太陽,這些孩子們就像小星星圍著她。” 每年天文社團報名,總有200多個孩子想參加,最后只有30個孩子如愿。校長吳秀江計劃,起碼要再增加兩個天文社團,當然,還是要由任課教師兼顧。 師資緊缺的問題仍在困擾這位小學校長。雖然棲鳳一小嘗試推行素質教育,科學、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都開齊,但本校教師的工作量更大了——或是數學教師兼教科學,或是音體美等副科教師兼教語文數學。 疫情發(fā)生后,棲鳳一小取消了住宿制度,天文社團的孩子們再也沒參加過夜間觀測,只能在每周四下午的社團課上過過望遠鏡的癮。但白天可觀測的天體太少了,大部分時間只能看看月球——在望遠鏡里,晚上的月亮明亮耀眼,白天的月亮暗淡無光。 梁隆峰想另辟蹊徑,他考慮有計劃地帶孩子們觀測太陽黑子,每周記錄一次黑子的位置,看看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位數學教師還有一個遙遠的愿望,建一個天文臺,未來讓安龍縣成為天文教育的高地。 (據《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