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近年來,大病籌款平臺在業(yè)界迅速崛起,給飽受折磨、無錢治病的患者帶來求生希望,其基于微信朋友圈的傳播模式也讓籌款效果顯現上佳。而事實上,在大病籌款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的背后,亂象也時有發(fā)生,并直接給慈善領域的秩序規(guī)范帶來阻礙。 近日,一個名為“細雨籌”的大病籌款平臺就因多次承諾籌款者提現未果,遭遇用戶舉報。提現承諾一拖再拖的背后,究竟出了什么問題?這一事件無疑再一次印證,大病籌款平臺亟待規(guī)范運營的統(tǒng)一標準。 截至記者發(fā)稿時,該平臺對籌款用戶表態(tài),原定于8月25日的打款,又往后推了一周。 細雨籌有點“愁” 今年4月間,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張小姐的母親因病入住哈爾濱第一醫(yī)科大學醫(yī)院,后因病情惡化,6月底被收治該院ICU病房,院方給其家屬下達了病危通知書。前期已花費大量資金診療的張小姐及家人,此時顯得十分無力。7月初,張小姐通過醫(yī)院櫥窗看到細雨籌的平臺廣告,獲知通過該平臺可以為其母親籌款,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很快,張小姐就完成平臺注冊并獲得平臺方客服人員的籌款指導,通過微信朋友圈轉發(fā)等渠道開始籌款。一周后,張小姐已籌得2.8萬元左右的救助款項。 同樣,來自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李先生,其父親早年心臟手術后又被查出患白血病,近幾年的治療并不理想,已花費大量資金。7月上旬,李先生在細雨籌發(fā)起為父親籌款項目,一個月內籌到1.2萬余元。 通過積極轉發(fā),看到籌款平臺每日善款的增長,令張小姐和李先生有了些許的安慰。面對每日不少的診療費用支出,兩人想到從籌款平臺提現以減輕家庭支出負擔。按照平臺提現規(guī)范,籌款者向平臺發(fā)起申請,審核通過后平臺將在1~5個工作日打款到賬,但張小姐和李先生的提現申請審核通過后,資金卻總無法到賬。 提現受阻一拖再拖 提現未到賬,開支每天有。 好好的籌款平臺,寫明的要約條款,提現申請為何總不能到賬,這讓張小姐和李先生有些想不通。 張小姐表示,由于診療費用超過家庭預期,為減輕家庭負擔,7月上旬發(fā)起籌款,一周后(7月10日)便向平臺發(fā)起了提現申請,但5個工作日后也未到賬,后向平臺方詢問,對方稱由于系統(tǒng)升級的原因需要等待,并稱8月25日當天將之前提現未到賬資金全部支付。 李先生的提現經歷與張小姐相似,7月初發(fā)起籌款,7月30日發(fā)起提現,8月5日被告知提現暫緩需要等待,8月20日又被告知平臺系統(tǒng)升級,需要等待至25日放款。 平臺方給出答復又往后推了一周,一拖再拖的提現日期讓人寢食難安。 張小姐和李先生對《公益時報》記者表示,大病籌款都是通過微信朋友圈等其他途徑轉發(fā)后,親戚朋友等愛心人士的捐款,籌來的錢都是救命錢。平臺方一拖再拖,這樣讓籌款者很無奈,親人大病本來就急需費用,家庭負擔也在逐步增大,原來通過平臺籌款看得見的希望,現在也變得有些模糊,平臺方的提現時間總往后推脫,這不太正常。 《公益時報》記者經多方聯系,找到一名細雨籌志愿者小欣。據小欣描述,目前,自己已從細雨籌離職,尚有部分補貼薪資未能結清,平臺方對于籌款者發(fā)起的提現申請也是多次告知延后,自己也替籌款者著急。 平臺致歉后再次改期 承諾提現未能兌現,新承諾日期又將臨近。 8月23日10時23分,“細雨籌官方微博”發(fā)布一封致歉公告。該公告稱,細雨籌平臺遭到惡意投訴及舉報,致使微信服務號被迫封停,導致現階段的用戶籌款與提現等操作無法正常使用,公司已第一時間進行原平臺主要功能的遷移與恢復處理,并開通了新的入口,籌款與提現功能不受影響,均可繼續(xù)操作使用。 就在微博發(fā)出的當天,8月23日《公益時報》記者致電細雨籌方面,對方回應稱在8月25日當天會將之前申請?zhí)岈F者的全部款項撥付到位,讓籌款者提現成功。 細雨籌方面回復稱:“原來均是人工打款,7月份細雨籌做了打款和退款的網上系統(tǒng),希望能提高效率。但這個網絡系統(tǒng)運營并不順暢,有時比人工還緩慢,款項擠壓時有發(fā)生,造成用戶體驗不好?!?/p> “8月份打款量增加。利用微信通道在規(guī)定時間范圍內,未能成功打款有可能被投訴,微信會對機構的打款賬戶作出資金異常的判斷,并對機構進行每日打款限額,等待機構向微信提出申訴,這期間機構每日打款額度均有上限,無疑就會對患者提款造成積壓,呈現出款較慢的狀態(tài)。”細雨籌方面說。 張小姐、李先生隨即表示,8月24日與細雨籌方面取得聯系,平臺方表示之前承諾的8月25日提現到賬將無法完成,需要再次等待一周,約8月30日到賬。 《公益時報》記者8月25日再次致電細雨籌方面核實,并連續(xù)撥打籌款者提供的2部電話010-59897462、010-81401065,以及細雨籌平臺公布的電話4009002205,均呈現忙音狀態(tài),無人接聽。 而張小姐提供的細雨籌平臺籌款鏈接現已經無法打開,細雨籌公眾號也顯示被封號,后又轉移至名為“細雨健康服務”的公眾號,現已同樣無法打開。 多人報警律師表示涉嫌侵占 目前,張小姐和李先生已經向細雨籌公司所轄地北京市豐臺區(qū)警方報案。警方表示,該籌款事件已經有多人前來報警,正在展開了解核查,有進展會及時向報案人披露。 《公益時報》記者從北京市豐臺區(qū)警方了解到,目前細雨籌平臺運營方脈享(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已被北京市豐臺區(qū)工商局責令整改,警方也將密切關注事件發(fā)展。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律師、公益慈善學園專家郭然在接受《公益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慈善法并未禁止個人利用網絡求助,但是“細雨籌”目前在首頁顯著位置對機構及平臺的介紹中,頻繁使用慈善、公益等表述,足以誤導公眾該平臺是與慈善組織合作的募款平臺。該行為已違反《慈善法》第三十三條關于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假借慈善名義或者假冒慈善組織開展募捐活動,騙取財產的規(guī)定。 郭然指出,關于該平臺的運行模式。第一,求助人一旦填寫完信息點擊提交,即在求助人與平臺之間形成服務合同關系,服務內容是平臺提供發(fā)布信息服務、收款服務和支付服務等。第二,愛心人士一旦完成贈款支付,與平臺形成委托支付關系。因此,即使“細雨籌”證明所有求助人都充分知曉該平臺僅為個人求助信息發(fā)布平臺、所有愛心人士均明知求助信息需自行核實,那么‘細雨籌’目前延期支付的行為構成違約,應當由平臺的所有權人承擔違約責任。如果平臺經催告后仍不能將已收到的贈款交付,則該公司可能涉嫌侵占,數額較大時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郭然表示,需要注意的是,“細雨籌”與所提到的北京民泰公益基金會是何關系?如果是“隸屬于基金會”,那么工商登記應當顯示基金會為其股東;如果是“由基金會監(jiān)督”,那么應當在基金會立項。當然,雙方也可能僅僅簽了一份合作協(xié)議之類的文書,那么這家基金會仍然要為“細雨籌”平臺的虛假陳述給社會公眾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 根據細雨籌官網顯示,細雨籌由脈享(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于2018年創(chuàng)立,是為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提供免費籌款的平臺,隸屬于北京民泰公益基金會,接受基金會的指導和監(jiān)督。 通過中國社會組織網查詢,2016年8月26日,北京民泰公益基金會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記成立,業(yè)務范圍為扶貧助學、助老助殘、資助貧困學生。2017年11月29日,被北京市民政局認定為慈善組織。 2019年1月9日,該基金會因2017年度開展慈善活動的年度支出比例為0,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六十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被北京市民政局執(zhí)法監(jiān)察大隊警告性質的行政處罰。 企業(yè)查詢公共平臺顯示,該公司經營存在異常。 《公益時報》記者通過專業(yè)企業(yè)信息查詢平臺天眼查和啟信寶查詢分別發(fā)現,2019年7月10日,脈享(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被北京市工商局豐臺區(qū)分局列為“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經營風險顯示為異常。2019年7月17日,脈享(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萌已被北京市豐臺區(qū)人民法院案由勞動爭議、人事爭議被列入限制高消費名單。 個人求助急需規(guī)范引導 2016年9月1日,民政部會同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四部門印發(fā)《公開募捐平臺服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其中對個人求助明確了相關的權利義務?!掇k法》規(guī)定,“個人為了解決自己或者家庭的困難,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電信運營商發(fā)布求助信息時,廣播、電視、報刊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電信運營商應當在顯著位置向公眾進行風險防范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屬于慈善公開募捐信息,真實性由信息發(fā)布個人負責?!?/p> 對于個人求助,民政部表示,這不屬于慈善募捐,但客觀上影響到慈善領域的秩序規(guī)范。為了幫助個人大病求助平臺健康發(fā)展,民政部積極引導有關平臺聯合開展自律。 2018年10月19日,愛心籌、輕松籌、水滴籌3家平臺聯合簽署發(fā)布《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自律倡議書》和《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自律公約》。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張小姐、李先生、小欣均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