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接08版) 某資深公益從業(yè)者也向《公益時報》記者表示:“從個人角度來講,大病救助崗位的工作人員是非常需要有勇氣并且需要知道如何排解自身壓力的,所以,他們出去走走、減減壓是非常必要的;從團隊角度來講,公益行業(yè)和其他行業(yè)一樣,也非常需要團建,因為這個行業(yè)是要不斷學習新鮮知識的,需要和外面的世界保持接觸,團隊建設一是為了提升團隊整體的能力,二是能讓團隊停下來思考更遠的路怎么走?!?/p> 現(xiàn)有法規(guī)未對基金會項目 作規(guī)定 王昱表示,舉辦或參加這些活動產(chǎn)生的開銷均屬于9958項目的運營費用,專款專用,她說:“9958救助中心募集的捐贈善款分為兩個部分:患兒治療費用和運營費用,前者100%用于病患兒童的救治?!?/p> 關于“運營費用”,今年9月初開始實施的《慈善法》第六十條有表述:“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基金會開展慈善活動的年度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總收入的70%或者前三年收入平均數(shù)額的70%,年度管理費用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 而據(jù)2004年頒布的《基金會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公募基金會每年用于從事章程規(guī)定的公益事業(yè)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總收入的70%;基金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 但二者的上述規(guī)定均針對基金會整體而言,并未對具體的基金會項目進行約束。眼下,民政部正著手對《基金會管理條例》進行修訂,并形成了修訂草案的征求意見稿,但也并未見其中對基金會項目有相應的規(guī)定。 為此,兒慈會副秘書長姜瑩表示,在財務管理方面,兒慈會對所有項目設有內(nèi)部要求,“每年的運營費不超過上一年支出費用的10%”。 姜瑩說:“無論是孩子的救助還是9958內(nèi)部的運營成本,都有基金會的財務部和項目部雙重把關,確保:第一,預算合理;第二,結構清晰;第三,可對社會公示。而且在審計報告里,像對9958這樣大型的項目,除了基金會的審計報告,每年還會對項目進行單獨審計?!?/p> 王昱也向《公益時報》記者提供了最近幾年9958救助中心接受捐贈收支的審計報告,其中詳細地列出了9958救助中心每年的捐贈收入、救助支出、宣傳籌款支出、人工費用支出和項目行政支出,審計結果符合相關法規(guī)。 誰來捐贈運營費用? 記者了解到,9958的運營費用途包括人員薪資、房屋水電、宣傳活動、培訓課程、團建活動等各項支出。 那么,像這類支持工作團隊運作,而不直接用在受助兒童身上的資金,到底由誰來“埋單”呢? “我們運營費用的來源是兩個渠道,一是與合作項目捐贈合同中規(guī)定的執(zhí)行費,一是定向的運營費用的??罹栀?,這兩項大部分都來自于企業(yè)捐贈。”王昱回答說,“近幾年,能夠供我們使用的運營費用平均每年有一兩百萬元左右?!?/p> 記者詢問捐贈企業(yè)方對運營費用的認同度如何,王昱指出了9958這些年的變化:“9958作為中華兒慈會的自主項目之一,從正式獨立之初僅3人發(fā)展到今天,一開始就得到兒慈會很大的支持,團隊也依托基金會的籌資平臺逐步擴大;從前年開始,我們慢慢變得能自己養(yǎng)活自己,很多企業(yè)都支持我們的運營費用。” 資深公益從業(yè)者也向《公益時報》表示:“在國外,向公益組織捐贈非定向的費用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但國內(nèi)還達不到相同的程度。許多時候,我們聽到有號稱‘零管理費’的公益項目,但其實在背后都有企業(yè)或個人為運營費用‘埋單’,這并不是公益組織或項目的健康狀態(tài)。這中間需要一個過程,隨著國內(nèi)捐贈人的成熟和對公益團隊了解的加深,非定向的捐贈肯定會越來越多,因為只有當公益組織的工作人員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他們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受助對象?!?/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