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久久公益節(jié)收官:讓好事成為身邊事,讓好事發(fā)生在每一天
在成都,有一家常年位于美食榜單上的小店“正反面”,最近因為公益再一次成為了熱門打卡地。老板張平年輕時接受過別人的幫助,自己創(chuàng)業(yè)后就在店里推出了“愛心面”:顧客只需要捐出一元錢,張平就會提供一份成本約6.8元的重慶小面,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比如暫時沒有收入的求職者、辛苦奔波的騎手,或者是生活拮據的殘疾人。
現在,張平的面館出現在了騰訊的“身邊公益”地圖上,成為了一個“好事地點”。對于成都的市民和游客們來說,去這樣的愛心小店里吃一碗面,就是做了件好事。這樣的好事既讓自己享受生活,也完成了一次善意接力。
而像“正反面”這樣的“好事地點”,在騰訊“身邊公益”地圖上還有許多。2025年9月9日,第十一屆久久公益節(jié)正式收官。據久久公益節(jié)的數據統(tǒng)計,從愛心商家、公益市集,到公益項目執(zhí)行地、無償獻血站,目前已有超過27萬個“好事地點”分布在全國近400座城市中。需要幫助的人和想要伸出援手的人,正在被無數個這樣的好事地點連接起來,善意也跟隨著城市的煙火氣而悄然流轉。
除了“身邊公益”地圖之外,在今年的久久公益節(jié)期間,騰訊公益還通過一系列的創(chuàng)新產品,讓大家在文化、娛樂、社交、消費等生活場景中輕松做公益。截至9月9日24點,2025年久久公益節(jié)共吸引1.48億人參與,累計有5.3億件好事在此發(fā)生。
做好事得小紅花,隨時隨地樂享“花式公益”新玩法
現在,用戶在騰訊公益平臺上參與捐款、捐物、志愿服務等公益活動,都可以獲得一朵“小紅花”。在今年久久公益節(jié)期間,超過1500萬人選擇將小紅花主動設置為自己的微信狀態(tài)。綻放在微信上的這朵小紅花,已經成為新的社交符號,它不僅象征著個人的善行善舉,也是朋友之間關于公益的溫暖共鳴。
在本屆久久公益節(jié),借助“身邊公益”地圖等創(chuàng)新產品,這朵承載善意的小紅花已經更多從線上延伸至線下,盛開在城市街頭、鄉(xiāng)村學校、社區(qū)廣場以及各類文化場館中,深度連接起多元公益場景,為公眾創(chuàng)造了更豐富、更便捷的公益參與機會。
9月6日,在四川自貢的仙市古鎮(zhèn),老人們變身愛心攤主,用手作小物件擺起了舊物置換攤位。
在久久公益節(jié)期間,江蘇、廣東等地的志愿者通過社區(qū)互助小程序,幫助老人們解決陪伴就醫(yī)、上門理發(fā)等生活難題;在廣西、浙江等地,村莊在云服務小程序中“戴”上小紅花,鄉(xiāng)村CEO和興鄉(xiāng)青年們?yōu)榇謇锏?ldquo;一老一小”送去新衣、文具和生日蛋糕;在四川、云南等地,近千人參與乳腺癌與宮頸癌的健康學習與免費篩查,為織密女性健康防護網絡注入公益力量;在河南、山東等地的500多家博物館,超過十萬人通過“一掃一拍一紅花”的方式,在逛館的同時助力文物守護;在北京、重慶等地,志愿者在久久公益節(jié)期間參與自然觀察,共提交四萬多條物種觀察記錄,成為城市生物多樣性調查的有力補充;在上海愚園路、深圳南頭古城等地,40多個特色公益點位組成了多條“城市公益漫游路線”,吸引了數千名市民體驗打卡;“2025高校青年可持續(xù)創(chuàng)新行動”面向全國多所高校征集公益創(chuàng)新方案,并在深圳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落地,吸引兩萬多名高校學子熱情參與,讓公益從創(chuàng)意到行動都更加朝氣蓬勃。
9月6日,在深圳南頭古城 ,“小紅花公益快閃”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
騰訊集團可持續(xù)社會價值副總裁、公益平臺負責人趙國臣表示,“身邊公益”等創(chuàng)新產品旨在為用戶創(chuàng)造更豐富的公益場景、提供更好的公益服務,“不管你身處城市還是鄉(xiāng)村,如果打開地圖就能發(fā)現距離你最近的好事地點,讓你只要有愛心,就可以力所能及參與公益。”
技術驅動公益創(chuàng)新,解鎖公益捐贈新體驗
捐出去的閑置圖書,真的能被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嗎?今年的久久公益節(jié)為這個問題提供了答案。一位用戶通過騰訊公益平臺,捐出了包括《中華上下五千年》在內的400多本圖書。這些書將被定向送往寧夏、河北兩地的四所小學與三所幼兒園。每一位參與捐書的用戶,不僅可以預約快遞免費上門取件,還可以在騰訊公益小程序上隨時查詢物流狀態(tài)或簽收結果。
9月4日,三歲的果果捐出了33本自己喜歡的繪本,想要分享給遠方的小朋友們。
依托公益數字化技術,騰訊公益不僅助力知識與善意流動,并通過產品優(yōu)化捐贈全鏈路,確保流程高效透明、反饋及時,讓公眾在參與公益捐贈時,能享受如網絡購物般流暢、可靠的體驗。
善款捐贈在今年也有了新模式。9月5日,深圳市民黃先生在朋友圈里發(fā)起了一次“組隊捐”。不到五天時間內,有32名親友加入了這支隊伍,大家共同為一名鄉(xiāng)村孤兒籌集到了一年的學習補貼。黃先生來自湖北山區(qū),從小學開始就參與過對貧困同學的幫扶?,F在,他可以通過互聯網公益來集結身邊善意,為有需要的孩子們送去更多幫助。
“愛心留言”是公益場景中的重要內容,在這個久久公益節(jié)期間也有了新的呈現。廣州市金絲帶特殊兒童家長互助中心將“小紅花碼”布設在在醫(yī)院的兒科血液腫瘤病區(qū),許多人通過掃碼留下“電子小紙條”,記錄自己每一天的喜怒哀樂。
一位家長掃碼留言,感謝志愿者們的耐心陪伴;一位捐贈人留言慶祝自己終于找到工作,所以“又可以給孩子們捐款了”。一位正在接受治療的孩子通過留言分享了一件趣事——她剛剛拿到了捐贈給自己的長發(fā),卻驚訝地發(fā)現捐贈者竟然是一位陌生的哥哥。于是,這個幸運的小孩也在小紅花碼的頁面上許下心愿:“我以后要是好了,也要留頭發(fā),把頭發(fā)捐給有需要的人。”
在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志愿者和小朋友們一起開展愛心義賣。
在今年久久公益節(jié)期間,騰訊公益平臺上共有2400多個愛心小隊發(fā)起“組隊捐”,或與班級群的老同學們共植一片梭梭林,或與朋友圈的“點贊之交”為一個村的空巢老人籌集溫暖包;超過8萬本圖書即將從城鎮(zhèn)飛往鄉(xiāng)村,其中有不少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繪本與故事書;7萬人通過騰訊公益查詢自己的獻血記錄,象征著光榮與奉獻的“小紅花”也綻放在無償獻血志愿者的微信狀態(tài)欄上。
9月7日,科學探索獎獲獎人、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劉瑋書為孩子們解答科學問題。
在心理學家彭凱平看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場景的豐富,人們參與公益的門檻在變低、頻率在增加,方式也趨向多樣化。越來越多的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收獲了很大的幸福感,“從樂于助人到助人為樂,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廣泛聯動各方力量,共建善意社會新生態(tài)
在今年的久久公益節(jié)期間,基于更加創(chuàng)新的數字技術與公益產品,公益用戶、公益機構、大型企業(yè)、中小商家等方方面面的社會力量,正在因為善意而連接聚集,共同建設一個充滿活力的、協(xié)作互補的、蓬勃生長的社會新生態(tài)。
據統(tǒng)計,今年有1800多家公益機構、4300多個公益項目參與“久久公益節(jié)”。不少公益機構和社會組織在久久公益節(jié)期間走上街頭、走進社區(qū),通過開展公益互動、義賣市集、志愿者招募等線下活動,為公眾創(chuàng)新公益參與體驗。
9月8日,“石榴籽計劃”貴州公益行期間,項目發(fā)起人、主持人海霞探訪鄉(xiāng)村小學。
愛心企業(yè)的廣泛參與也成為了今年久久公益節(jié)的亮點。在全國范圍內,超過10000家絕味鴨脖、5800家麥當勞、5600家中國郵政、3200家CoCo都可等品牌門店,都通過布設“小紅花碼”,將公益融入日常生活場景之中,和消費者一起輕松做公益。
在廣東地區(qū),7-Eleven是廣州市揚愛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的“公益老朋友”。從2004年起,南中國7-Eleven就通過捐款捐物支持心智障礙群體。現在,7-Eleven廣東地區(qū)門店的收銀臺、貨架等位置上都已經鋪設了小紅花碼,充分利用日常高頻消費場景,讓用戶輕松掃碼做公益,為心智障礙群體的社會融合、技能培訓及其家長的心理服務提供支持。
在7-Eleven門店里,顧客正在通過“小紅花碼”,為特需孩子家庭進行愛心捐贈。
在線上,騰訊有超過140個產品和主營業(yè)務參與公益,帶動超過2.4億人次參與。其中,騰訊元寶、QQ等產品為用戶互動提供公益金,讓用戶支持自己感興趣的項目。騰訊游戲集結80余款游戲與玩家一起“玩游戲做公益”,帶動7000萬名玩家一起參與到助學、助農、生態(tài)保護和青少年AI教育等多個公益項目當中。比如,和平精英、金鏟鏟之戰(zhàn)、QQ飛車等游戲聯動公益機構,為玩家提供線下參與公益活動的機會;DNF、CF、火影、FC足球世界等通過“禮包捐”方式帶動用戶參與;微信小游戲平臺“WeCare公益計劃”為開發(fā)者搭建便捷的企業(yè)公益捐款通路,吸引將近100款小游戲積極參與,并上線為小游戲點贊、設置小紅花微信狀態(tài)等互動能力,讓6000萬用戶看到并參與小游戲做好事。
除此之外,騰訊會議、騰訊文檔、電子簽、微保、應用寶電腦版等產品也通過多元方式號召用戶做好事;騰訊視頻、騰訊新聞、QQ瀏覽器、QQ音樂、全民K歌、閱文集團等數字內容平臺,則聯合明星、達人、公益人、作家等名人資源,用不同方式傳播正向影響力。
久久公益節(jié)期間,視頻號、抖音、小紅書等各大內容平臺也對創(chuàng)作者發(fā)布的公益內容進行了流量支持。由騰訊公益聯動字節(jié)跳動公益、微博微公益、快手公益等發(fā)起內容創(chuàng)作者扶持計劃,截至9月8日,視頻號累計發(fā)布公益相關視頻64萬條,總播放量超6億;抖音“優(yōu)質公益內容支持計劃”總播放量1.5億;微博公益相關話題總閱讀量超582.8萬。其中既包括名人大V,也包括普通創(chuàng)作者。
北京大學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認為,通過今年久久公益節(jié)可以發(fā)現,公益正從宏大而疏離的“陌生人倫理”,回歸基于信任與親近的“鄰里倫理”,“公益不再只是回應遠方的哭聲,更關注近處的溫度;不試圖打造無私神壇,而致力于編織一張可感、可觸、可棲的社區(qū)網絡,一個‘家外之家’。”